bim技術,BIM針對某項機電承包商 BIM 技術要求
發布時間:2020/12/24
BIM技術,BIM針對某項目機電承包商BIM技術要求
4 機電承包商 BIM 技術要求
4.1 模型深化完善
(1)對業主提供的施工圖和 BIM 模型進行復核。
(2)基于施工條件和作業流 程通過 BIM 方式進行機電深化設計。
(3)機電安裝深化模型涵蓋該專業終端設備、管線布置、尺寸、定位及預留等。
(4)按照上述工作形成能夠指導施工的施工模型。
(5)交付成果:revit 模型。
4.2 施工階段模型碰撞檢測
(1)基于上述深化調整的施工模型內所有內容進行碰撞檢測服務,通過三維方式發現圖紙中的錯漏碰缺與專業間的沖突。
(2)對于全部碰撞,應編制提交《碰撞檢測報告》碰撞檢測報告應包括重要碰撞點的模型截圖、原圖紙編號、碰撞的位置坐標、碰撞的專業等必要信息。
(3)交付成果:《碰撞檢測報告》和碰撞視點保存 Navisworks 文件。
4.3 綜合結構留洞及預埋圖
(1)對 BIM 顧問提供的施工圖和 BIM 模型,以及上述深化調整的施工模型完成綜合結構留洞及預埋圖。
(2)綜合結構留洞及預埋圖出圖標準滿足國家規范,且能充分說明結構留洞及預埋要求。
(3)交付成果:綜合結構留洞圖(CAD 或 PDF 格式)。
4.4 機電綜合管道圖
(1)對 BIM 顧問提供的施工圖和 BIM 模型,以及上述深化調整的施工模型協助完成管綜模型和機電綜合管道圖。
(2)提供施工參考文件,協助完成最終形態的管綜模型和機電綜合管道圖。
(3)機電綜合管道圖出圖標準依據國家規范,且能充分說明管道綜合成果。
(4)交付成果:管綜模型、機電綜合管道圖(CAD 或 PDF 格式)。
4.5 支吊架定位圖
(1)在深化完善的管線綜合圖基礎上,對各專業支吊架的點位與材料規格進行深化,管道密集區域采用綜合支吊架形式。
(2)支吊架需考慮荷載,完成最終形態的各類支吊架大樣圖。
(3)機電綜合管道圖出圖標準依據國家規范,且能充分說明管道綜合成果。
(4)交付成果:支吊架模型、支吊架平面布置圖與詳圖(CAD 或 PDF 格式)。
4.6 材料設備數據庫
(1)在施工過程中,對已選定或已施工安裝完成的主要材料、設備等,其主要性能參數應錄入 BIM 模型數據庫中(數據錄入包含但不限于產品型號、設備編碼、制造日期、使用年限、保修年限等)。
(2)數據應根據工程實際進展同步提供、同步錄入模型。
(3)交付成果:模型中的數據信息(Excel 格式)。
4.7 設計變更預檢
(1)施工過程中,對施工圖的設計變更、洽商在擬定階段利用 BIM 模型進行的預檢,并提交《變更預檢報告》。
(2)《變更預檢報告》應包括所涉及的各專業碰撞、改動等。
(3)交付成果:迭代模型、《變更預檢報告》。
4.8 施工階段模型協同更新
(1)依據已簽認的設計變更、洽商類文件和圖紙進行更新,以保持模型的最新狀態與最新的設計文件和施工的實際情況一致。
(2)交付成果:revit 模型。
4.9. 4D 施工模擬
(1)將機電模型的所有內容與進度計劃相關聯,以三維方式模擬展示進度計劃。
(2)交付成果:Navisworks 文件和視頻(AVI 格式分辨率 1920*1080)。
4.10 施工組織模擬
(1)對于施工的重點難點,如大型設備運輸路徑模擬,機電管線預制拼裝模擬等,使用BIM 模型予以詳細深化模擬展示。
(2)施工組織模擬的內容包括設備機房、管道復雜區域的三維技術交底方案等。
(3)交付成果:Navisworks 文件和視頻(AVI 格式分辨率 1920*1080)。
4.11 物流管理(LOGISTIC)配合
(1)根據現場物流平面圖布置及施工計劃要求,利用 BIM 技術對材料工程量進行統計。
(2)對管理方要求的場地布局進行可視化展示。
4.12 三維可視化
(1)三維可視化應用作為設計、施工階段的重要交流方式,提高溝通效率和信息準確性。
(2)基于三維可視化,在必要情況下對重要區域進行模型截圖促進工作實施。
(3)運用 BIM 軟件進行的渲染以考量空間和構造關系為主要目的。
(4)交付成果:模擬效果(JPG 或 PDF 格式)。
4.13 施工指導、監督和驗收服務
(1)運用 BIM 模型對機電施工參與單位進行施工指導。
(2)運用 BIM 模型對機電施工參與單位進行施工監督和驗收輔助。
4.14 竣工模型
(1)按照前述工作,最終將形成機電竣工模型。
(2)竣工模型包括前述“模型深化完善”,“材料設備數據庫”和“施工階段模型協同更新”所對應的全部模型內容。
(3)交付成果:竣工模型和竣工資料bim技術,